余蕊均2018-06-05 12:32:54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也是中国城市不断壮大的四十年。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2%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15%。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足以证明,城市发展是经济奇迹的引擎和动力。
??四十年来,中国以特有的方式成就了城市的繁荣;四十年后,城镇化转入“下半场”,过去的发展方式是否还可持续?新的挑战又如何破解?
??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召开。这场被誉为城市发展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云集了我国城市发展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学者。让我们倾听来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界的声音,探寻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
??40年快速发展后,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也有了新的主要特征。
??6月2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城镇化新阶段”发表主旨演讲。会议间隙,他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在徐匡迪看来,虽然这些年围绕“城镇化”的探讨不少,但在目前这个新阶段,其主要特征已经从单纯的城镇化转到了城乡融合发展上。徐匡迪向记者表示:“这是发展到今天,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他从乡村振兴讲起。“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所有乡村不可能齐步前进,有的发展快一点,有的慢一点。”徐匡迪表示,乡村的振兴实际上是经济不断更新、动能不断转换的过程,“就是要把传统的一产和二产三产结合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徐匡迪特别强调了保护古镇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形成适合不同的地貌、形成风格迥异的村镇建筑群。”徐匡迪说,属于农村的历史文化名镇、古村落都要加以保护。
??徐匡迪还对记者表示,古镇保护好以后可以发展旅游,传承文化、进行民族教育,“这个市场开发的潜力非常大。”
??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的核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城”与“乡”的关系备受瞩目。过去农村为城市服务,包括提供农产品、提供剩余劳动力,但今后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重塑城乡关系。
??徐匡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城镇化经过40年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从单纯城镇化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
??他举例说,新疆的西红柿是全世界最好的,但过去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往往烂在地里。如今变成西红柿酱,保存时间延长,也不愁销路。
??“所以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品的效益,必须用现代化的方法。过去讲机械化,现在主要讲信息化,包括电商的方法、网上预订的方法,同时也要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徐匡迪说。
??在他看来,过去二三产在城市里,一产在农村,现在恐怕要变了,产业要融合。同时,为了将“振兴举措”落到实处,徐匡迪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县域要统筹,同时要以企业为核心,不再由农民单干。
??当然,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只有一种模式。采访中,徐匡迪特别提到了令他“很感动”的“钢琴之乡”。
??位于浙江德清的洛舍镇,原本是一个木业重镇,虽然木匠非常有名,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它和钢琴行业还没有太大关系。
??“现在已经有90多家钢琴企业,年产钢琴超过5万架。”徐匡迪颇为感慨,洛舍不仅成了“中国钢琴第一村”,而且还要做“中国钢琴文化第一村”。在那里,男孩女孩都会弹钢琴,“‘文化第一村’,这是很了不起的。”他说。
??徐匡迪表示,虽然洛舍原本就以精细木工为主,成功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依靠城市的技术资源和历史传承实现产业剧变,正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他同时也强调,并非所有农村都能用同一种模式“振兴”,因地制宜很重要。
??以贵州赤水为例。那里有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地貌,因为特殊的岩石,不能种树,也不长粮食,但却能长出一种名叫“金钗石斛”的珍稀中药材。为此,当地村民进入石斛育苗、移植、加工企业工作,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而且通过职业化的培训、管理、掌握技术,很多村民还“自立门户”。“所以并不是大家都走一样的道路。”徐匡迪说。
??加大力度保护村镇建筑群
??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必须着力保护生态与历史文化名镇和古村落。”
??“很遗憾地说,我们的古城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古城现在里面的很多文化古迹都是再造的。”对于过去城镇化走过的弯路,徐匡迪直言不讳。
??他指出,适合不同地貌、风格迥异的村镇建筑群,是一个国家有历史、有文化的表现,农村有历史文化名镇,名镇是属于农村的,还有古村落,都要加以保护。
??徐匡迪列举了“一定要保护”的几类历史文化名镇,他称之为保护的“最低标准”——一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比如岳家军大破金军的朱仙镇,“七七事变”中幸运保留下来的宛平城,还有台儿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特色小镇,如室韦、远古、惠远等;三是特色地域建筑物聚集地,如宏村(皖南安徽派)、芙蓉镇(凤凰吊脚楼)、南靖(福建客家土楼)、碛口(陕北窑洞);四是历史工商名镇,如景德镇、南浔镇、佛山等;五是边塞军事古堡,张壁、居庸关、杀虎口(金沙滩)等;六是地质地貌特异地区的城镇,像泰宁、武隆、奉节等。
??徐匡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天的旅游已不再是单纯游山玩水,而古镇保护好以后可以发展旅游,传承文化、进行民族教育,并且,“这个市场开发的潜力非常大”。
??不可否认,虽然国民生活水平已明显提高,旅游人数增多、需求扩大,但目前层次还不够高,包括古镇过度商业化、导游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一个简单的例子,导游对古镇、民居的建筑特点理解不深,游客也往往走马观花。
??这也意味着,古镇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徐匡迪看来,可学习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这些有深厚文化的欧洲国家,旅游业非常发达,在三产中的占比也很高。”他说,“古镇是很大的资源,保护好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和旅游业收入都可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