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水2018-03-29 08:41:2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尝试。但某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存在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的现象,甚至引发荒腔走板的后果。
??3月28日,2018中国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在会议现场表示,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如果发展的好,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的新发展空间。但如果发展失当,量大面广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处理起来可能比大城市病更加难。
??近年来,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倾向性问题,比如政府大包大揽,盲目扩张,重数量、轻质量,重形态、轻灵魂,以及房地产化等倾向。针对这些倾向,陈亚军表示,未来特色小镇发展,需要重点防范7大方面的风险。
??风险一:概念不清、定位不准
??陈亚军强调,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而且越到基层越明显。“比如有些地区把特色小镇等同于一般的小城镇建设,在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内推进建设。再比如把特色小镇等同于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或者企业运动的综合体项目,只注重单一功能,而忽视了城的综合功能。”
??针对这些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陈亚军认为,这些地方政府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很难实现在一个集聚的空间范围内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风险二:盲目发展、质量不高
??各个地方一拥而上发展特色小镇的同时,也出现盲目跟风、同质化的现象,特色小镇并没有真正做到有特色。
??陈亚军表示,一些地区抱着抢抓国家政策红利和多报的心态,大干快上,层层加码。“有些地方政府跟踪发展,只管要帽子,不管到底有没有基础,能不能建成,都要打造一个特色小镇。有些地方急于求成,在短短三年或者五年内建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特色小镇,实际上成熟的特色小镇,没有8-10年是建不成功的。此外,也有一些地方重增量的扩张,轻存量的改造,脱离原有建制镇区,开辟新区来建设,引发新一轮用地冲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7月,中国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发展特色小镇要避免三个盲目原则,具体包括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以及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风险三: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
??陈亚军指出,一些地区简单模仿,照搬照抄浙江的经验,学形不学魂,甚至是东施效颦。“比如生搬硬套,很多小镇以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主题,还有很多基金小镇,内容雷同,确定的形态和功能脱离实际。再比如自身特色挖掘不足,一个规划设计方案多次复制,在产业特色、建筑风格和小镇整体风貌上没有体现地区的差异性。”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未来的方向就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IP。“无IP就无小镇,IP就是小镇的特色性、融生性和创造性。”新经济一定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如果轻易被模仿,被复制,就不是真正的特色小镇。
??风险四: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市场化不足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更多的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然而,某些地方政府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却企图用“看得见的手”支配“看不见的手”。
??陈亚军指出,一些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开发思路,不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比如以领导的意志替代市场的规律,一厢情愿发展自认为有前景的特色。再比如在融资方面,政府投资比例不高,依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又比如混淆了政绩的角色,政府不仅在投融资方面给企业背书,还包揽了很多本该企业承担的职责,这可能导致小镇难以长期可持续运营,甚至出现空镇、鬼镇的现象。
??风险五:盲目举债,积累财政风险
??将特色小镇作为政府举债的手段,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当中依然客观存在。陈亚军表示,一些地区抱着借钱赚政绩,欠债下任还的心态,大量举债建设特色小镇。政府配套投入资金规模大大超出当年县级财政的收入。
??“此外,有些地方政府盲目攀比投资规模,或为了考核任务,利用县级平台公司融资,对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缺乏统筹,对偿债资金来源缺乏考虑,这些不顾及本地财政实力的做法,会放大地方财政报表,增加地方政府财务风险。”陈亚军说。
??风险六: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同样,特色小镇发展也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陈亚军表示,有些地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重物质建设和外观美化,忽视人的生产生活需要。
??“比如重产业轻配套,强调发展高大上的产业,忽视环境营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对人,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再比如为营造新景观,抛开原有的正确良好文化基础,按照建新城思路,另起炉灶重新建新城。”陈亚军说。
??风险七:房企过度参与,小镇地产化
??陈亚军强调,有些房地产企业以特色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比如一些地方盯着怎样利用土地,怎样开发管理获取土地收入。再比如以发展产业之名圈地,小镇内房地产占比过高,产业及相关配套明确不足等。“第七,放任房地产圈地小镇,很容易形成一批新的房地产诉求,给政府带来维护和社会治理的负担。”
??发展特色小镇虽然离不开房地产,但不能让房地产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流模式。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强调,特色小镇离不开房地产,但不能让房地产主导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需要房地产的规模和盈利比例合适,为其他产业发展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