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政府有作为,

第50期:德国绿色之都的“刚”与“柔”

作者:彭春芳 2012-02-03 来源:中房网

【摘要】:

中国人居会客厅第50期

“绿色主旋律”系列之一:  

主题:德国绿色之都的“刚”与“柔”

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是中国在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也是每一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将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理念逐步落实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考验着每一个城市政府的智慧。

位于德国西南部巴符州州府的弗莱堡市因其出色的绿色发展策略和突出的可持续发展成果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弗莱堡市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成功案例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其“绿色之都”的美名更是享誉世界。这座人口仅为20多万的绿色城市,是如何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不断提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令世界各地的创新者、投资者和旅游者趋之若鹜?春节前,中国人居会客厅有幸邀请到德国弗莱堡市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首席总裁贝恩特•达勒曼博士,与他一起聊聊德州绿色之都的成功奥秘。

【做客嘉宾】

【主持人】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宣传推广部主任  彭春芳

(感谢德国弗赖堡市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中国事务部部长陈炼先生对本期会客厅活动的帮助和支持!)


德国弗莱堡市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首席总裁贝恩特•达勒曼博士接受采访(右)

关于绿色弗赖堡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弗莱堡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其出众、高效的环境和气候保护政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和社区发展的楷模,我们非常好奇,最初是什么原因促使弗莱堡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贝恩特•达勒曼】:弗莱堡的绿色发展之路起源于四十年前,当时州政府计划在弗莱堡附近的威尔小镇造一座核电站,但是弗莱堡的居民包括当地政府都对该计划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看到了核电站潜在的威胁(后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地的核泄漏事实都验证了这个情况)。为此,他们组织了各种合法的示威和游行加以反对,由于反对的声音来自当地的各阶层居民,声势也非常浩大,所以州政府最终收回了在威尔建立核电站的计划。

但是在七十年代,西方也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各级政府要设法解决能源问题,不能光破不立,如果反核,就得找到能够代替核电站的相应举措。由于弗莱堡市是以教育和科研为主的城市,居民们整体素质比较高,科研和教育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想法很有前瞻性。在政府和市民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大家认为应该在当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本地面向未来的产业。

弗莱堡地处德国西南部,是德国阳光最充沛,气候最温暖的地方,本来就集聚着一批太阳能利用和开发的先驱者,他们活跃在这个地区进行各类与太阳能有关的实验,所以弗莱堡优先选择了发展太阳能技术。

明确目标之后,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贯彻和实施,弗莱堡市在一九七一年设法引进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技术研究院(相当于德国工程院太阳能研究分院),当时只有七十多名科研人员,而今年该院已经拥有超过一千多名科研人员从事各种太阳能的研发,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研究院。该研究院也与中国的有关机构保持了良好的联系和合作。又如我们将国际太阳能总部从墨尔本吸引到弗莱堡来,这为弗莱堡作为国际太阳能研发和应用中心的营销添上了重要的一笔,为世界各类专家进行专业讨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从2000年开始我们以弗莱堡的太阳能研发和应用资源为契机,在我的领导下组织了国际太阳能技术展(Intersolar),开始只是拥有200来展商的小展,经历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为国际太阳能技术第一大展,零八年起分别主办了北美、印度分展,今年又主办了中国分展,我此次来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国际太阳能展中国分展(Intersolar China)来的。

【主持人】:弗莱堡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太阳城”,除了在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成果,弗赖堡的绿色发展成果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贝恩特•达勒曼】:弗莱堡不仅在太阳能方面具有优势,在风能、地热能、生物质以及小水力等其他方面也都具备很好的技术;特别是在节能建筑方面,弗莱堡在二十年前就尝试微能无源房建筑(又称被动式房屋)的建造,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当然,这些经验都是在一系列失败的教训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比如新风系统的除尘除菌、材料的防火等等。我们还在微能房屋的基础上率先发展出增能房屋(也叫正能房屋),也就是说房屋通过各项可再生能源产生的能源要多于房屋所需的能源。

另外,弗莱堡在可持续城区发展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有两个比较典范的城区即沃班城区和里瑟菲尔德城区,这两个项目都获过很多规划大奖。沃邦城区是城市更新方面的典范,也是我们在去年上海世博会重点介绍的项目。里瑟菲尔德是新城区发展的典范,这是德国巴符州最大的发展项目。

弗莱堡在交通规划上也获过奖项,合理的交通规划、特别是公共交通的规划在城市低碳发展所占据的位置实在是很重要的。弗莱堡市试图通过各种有效尝试将私家车的数量降下来,将公交的舒适度提上去,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保护好自己的历史资源也是我们很好的发展经验。弗莱堡老城区是欧洲最漂亮的历史城区之一,战后即使百分之八十的历史城区被炸毁,弗莱堡也还是坚持按原来的尺度进行重建,这给我们带来了约140万的过夜客人,而弗赖堡自身才只有22万的人口。

【主持人】:弗赖堡的城市发展远见确实非常让人敬佩。弗赖堡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城市建设方面今后的发展方向? 

【贝恩特•达勒曼】: 弗莱堡今后城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微能房屋+各项可再生能源的组合使用+热电联供。也就是说,先通过节能技术将能耗大幅减下来,而后通过各种分离式可再生能源的组合使用为房屋供能,在冬天等极端气候供能不够的情况下则启用分散在各城区内的热电联供站提供补充。

关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主持人】:作为一名出色的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您认为弗莱堡的绿色发展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贝恩特•达勒曼】:我觉得在弗莱堡管理的三十年经验当中,绿色发展最成功的经验是不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是对环境和气候保护有好处,而且会最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虽然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进行培育,但是最终会给这个城市带来经济方面的效益,因为环保产业是今后整个的发展趋势,人们需要更加环保、更加健康的产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绿色产业应该作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动力。以弗莱堡为例,绿色产业已经在我们这个城市产业发展占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弗莱堡的绿色产业目前能吸纳近一万两千人就业,创造产值约6,5亿欧元。这就告诉我们环境保护的“柔”和经济发展的“刚”不是对立的概念,处理得当应该是相互受益的。

此外,这些成果的取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居民具备了环保和绿色意识,他们选出绿色政府来实施自己的主张,通过各种途径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四十年的摸索和总结,慢慢形成规模,使得弗莱堡跻身生态城市之列。

【主持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且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尤其是城市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贝恩特•达勒曼】:我本人自从零四年以来,因为各种项目来过中国不下三十余次,这期间包括发展弗莱堡市本身的项目比如世博会项目和为国际太阳能中国展选址等,也包括给国内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事务咨询项目,比如青岛历史城区的改造及城市营销项目和会展策划方面的项目等。

我个人认为,尽管中国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要注意根据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并就这个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政策有一个短、中、长期的合理规划,同时要有一个合理的政府组织机构和机制来保证这些计划能有效地推进与实施。

弗莱堡这个城市在德国的发展是比较成功的,无论在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高素质人口的增长、就业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今年来都取得了公认的发展,这与弗莱堡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二十年前为弗莱堡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营销制定的战略发展白皮书以及贯彻实施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花了很长的时间对城市进行摸底,只有弄清楚城市有什么才能提出合适的发展目标。目前的城市间竞争很激烈,目标制定不当会对当地发展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所以,中国的古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觉得在这里很恰当。

有了计划之后需要有好的组织形式来执行,地方政府内的机构间配置是否合理就很重要。

最后是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德国市长一任是八年,可以连任,这样他有足够的时间贯彻他的计划,即使他离任了,只要议会通过了的决议,下任市长也会依章执行。这是德国地方政府的模式。我个人认为中德的经验和优势结合起来发展,将计划性、政策连续性和政策执行力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而且,德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比美国政府大,这一点也许和中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相似性。

关于中国速度与发展质量

【主持人】:中国目前有很好的机会开始绿色和节能工作,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关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争议一直存在,包括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少人存在质疑。有人觉得,中国现在发展太快了,像公众参与,也许对长远来说是更有远见的一些东西我们现在用不上。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在弗莱堡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贝恩特•达勒曼】: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中国相比较德国,甚至有更多的优势。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可能性更高。德国有98%的建筑都是建成的,甚至在几百年前就建好了,新建的区域非常少,所以我们更多的精力是花在能源改进和老房改造上;而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新建的城市和城区,而只要抓好这些新区的规划和节能指标,其实是很有利的方面。

一般说来,能源优化有三种途径:一是节能;二是提高能效;三是使用再生能源,而最便宜的手段应该是从节能开始。所以在新规划的区域和新建建筑当中,应设法在规划上多下些功夫,最好用招标的方式,如果想进一步搞些样板项目,也可进行国际招标,这些费用会在日后得到补偿。它要比日后因为耗能而不合理将该城区拆掉重盖要便宜得多。所以要有起点比较高的城市和城区规划,使用符合当地情况的节能标准,这个对中国来说是比较好的办法。

第二是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比较强,中国政府应该能对城市规划和开发起到更强的掌控能力,但政府不能在加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迷失方向,要有耐心等规划达到真正水准之后有力推动实施。

谈到公众参与,在德国居民有更多的参与自由和参与空间,他们会参与到规划的某些层面,政府放手让民众参与不仅是基于体制的考虑,还有后续的考虑,就是在规划中让当地居民充分参与可以使得建成后的运营更加顺利,因为该规划已经吸取了当地居民的意见。政府一手包办虽然有利于建设期间的进度,但可能会增加运营期间的成本,因为居民可能会因为缺乏认同感而失去对城区设施的爱惜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先慢后快的策略。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公众参与在弗莱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资料着重提到了“弗莱堡市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具体如何运行,资金支持如何获得?

【贝恩特•达勒曼】:“弗莱堡市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是一个由弗莱堡市政府牵头的顾问机构,目前由39位弗莱堡社会各界对弗莱堡面向未来发展有积极想法的杰出人士和专家们组成。他们负责对弗莱堡在可持续主题各方面的创新性潜力方面建言献策,并保持弗赖堡市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由现任市长和第一副市长牵头并担任会长和副会长。

该理事会负责就阿尔堡宪章在弗莱堡市的落实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要点为市议会和政府提供顾问和咨询。由于成员来自各个社会各界,所以他们的参与也是市民参与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所以这个理事会是义务性质的,成员在一般情况下没有薪水。

这种专家与政府的合作方式还不仅体现在上述领域,他们还根据各自的专业分成小的专业委员会,参与政府和民间的具体的可持续性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支持。这个理事会与弗莱堡二十一世纪议程办公室合作,根据弗莱堡的情况编制出可持续性发展的12个主题60项目标,比如今年就对其中的10项做了很多工作,象帮助市民提高市政决策的参与水平;帮助市民减少交通事故并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利用当地先进的科研机构,协调当地经济研究的各项成果的具体落实以及科研成果在当地的落地和转化;减少失业率,创造工作位置,减少贫富分化;尽量满足各阶层的正当需求,特别为低收入者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为步行和骑自行车者创造好的条件;为各类教育和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在提高能效、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与各类机构合作,争取在本地区逐步实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弗莱堡地区降低土地开发空间,建设紧凑型城市;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因素,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加强本地的吸引力,吸引高素质人群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等。上述这些都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每个城市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制合乎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而后逐条落实。

关于弗赖堡环保创新之旅

【主持人】:目前,弗莱堡针对地区优势和实践成果提出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培训计划——弗莱堡创新之旅,人居委即将就此与弗莱堡展开深度的合作?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贝恩特•达勒曼】:弗莱堡环保创新之旅是由我们弗莱堡经济促进署邀请本地区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们依据本地区优势,针对当今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精心设计的参观和培训项目。

该项目围绕环保和创新两条主线,生发出城市可持续经济发展、城市可持续性环境政策制定、可持续城市规划和生态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规划、环境友好的旅游规划、历史城区保护、循环经济、水资源管理、生态农业及现代林业经济、社会工作十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分若干专题。

通过各行各业专家的讲解和演示,最新理论成果与本地经验得以充分联系,使参观与培训者对这项面向未来的工程有全面和整体的了解。该项目主要针对政府官员和主管部门负责人;与各类环保经济有关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上述行业的贸易公司负责人;与上述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交通规划师、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房地产行业的负责人旅游和景观规划师;社会活动家和社会工作者等。

这套参观和培训行程已在2005年由我们促进署的中国事务部负责组织和实施,不断根据中国国内的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今年接待的中国团组已经达到120个,可见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各界专业人士对弗莱堡的绿色经验有着相当的兴趣。

我们很荣幸能够从2012年起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启动双边合作机制,推动中德双方在可持续城市发展,特别是节能建筑与可持续性城区规划方面的合作并不断地将之深化。

我们也希望不仅是通过考察和培训,而且可以介绍德国市政专家与中国相关城市进行合作,将德国在公共与政府事务中好的经验介绍过来并将中国好的经验介绍到德国去,从而推动双方的理解和互惠合作。

报名表单
报名表
*单位名称:
*参会总人数:
*参会人姓名:
*参会人职务:
*需要房间数:
*联系人:
*联系人手机号码:
联系人电话号码: --
联系人传真: -
*联系人Email:
*确认方式:
参会人补充要求: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