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策更加体现分类指导原则
首先,5月1日房地产“营改增”落地。对新老房地产开发项目、对二手住房和二手非住房、对北上广深和非北上广深个人住房对外销售,采取不同的征收增值税办法。其次,5月4日推进“商改住”。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要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再次,6月23日调减京津沪耕地保护指标。国土资源部下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分别调降10.4万公顷、10.33万公顷和6.13万公顷。这是中央落实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分化
-
表现之一,成交活跃的地方开始收紧政策。继上海、深圳、苏州等热点城市在一季度末出台稳楼市的紧缩政策后,南京、合肥等也紧随其后出台新政。4月25日,南京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增加普通住房用地供应力度;对主城区商品住房项目按照价格区间分类指导,限制年化涨价幅度。6月24日,合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合理增加居住用地和住房供应;调整土地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居住用地购买保证金不低于50%;适度收紧房地产贷款政策,购买第3套及以上住房停贷等。
表现之二,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地方继续政策放松。4月21日,吉林发布《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新市民进城落户购房”等六大项20条具体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住房消费,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27日金华,4月29日南宁,5月31日宁夏,6月7日大连,6月21日成都,6月25日西安等城市都出台了各自促进住房消费、去库存的政策文件。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抛物线状”平稳回落态势
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增速比1-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1149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1-3月份增加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8%。
房地产开发投资经过了年初短暂几个月的快速拉升,最近连续两个月增速出现回落,呈现触顶回落的抛物线走势。开发投资增幅回落,与政策导向有关,二季度后期,在热点城市销售量及价格大涨之后,对市场风险的担忧也导致这些城市政策开始收紧,与一季度宽松的政策有了明显的差异。
虽然融资成本的降低和融资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企业投资能力的回升,但土地价格的快速拉升,以及广大三四线城市库存量依然很大,去化不足,客观上制约企业的持续投资能力,主观上企业更加谨慎对待未来市场风险的加大。
- 全国土地出让同比降幅收窄,一线及热点二线土地市场大热
-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降幅比1-5月份收窄2.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收窄28.7个百分点,显示土地市场在逐步回稳。
据克而瑞的统计,1-6月份,全国主要城市出让单宗土地金额超过10亿的地块合计219幅,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达到了109幅,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更是多达167幅。这些高价地主要分布在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
在“拍地”大军中,国企表现最为显眼。上述超10亿的地块中,国企拿到了106宗,占比50%。其中信达,华侨城、电建、中粮、保利、中冶、葛洲坝等央企则成为夺地先锋。
为此中央和地方也都采取了适当措施如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压缩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保障房用地,增大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等综合措施,稳定地价及预期。财政部、国资委约谈部分央企,要求理性拿地。
- “高价地”频出,风险不可不察
流动性充裕,加上高杠杆融资,“高价地”频出,鉴于股市加杠杆之后的惨烈回调,对楼市加杠杆的风险也应及时防范。过去十几年中国楼市确实一直在向上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参与者造成了房价一直上涨的逻辑和预期。但从经济长周期看,我国楼市的发展还没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轮回,短暂的楼市历程,很可能是大周期的一个片段。
房地产行业需要一个平稳的发展环境,而高价地的集中出现,预示着市场加速“赶顶”的到来,“平稳发展”渐行渐远,急速上涨的地价也透支了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一个健康的市场,关键在于增量需求的不断进入,如果只有存量需求在周转,则该市场只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对于房地产如果因为房价高企,年轻人的增量购买力不能跟上,供应端和需求端无法对应,形成市场的僵持,成交量的回落则是大概率事件。
- 人民币贬值对楼市及房价的影响
-
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大概经历了多次贬值过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6.04,逐步贬值到目前的6.68附近,累计贬值9.58%。目前正处在新一轮贬值过程中。如果这一预期得以形成,那么外资流出的动力增大,企业和居民也势必会抛售人民币资产,转而寻求移民或投资国外资产。这是人民币贬值对楼市的最直接负面影响。
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反过来也会迫使央行采取宽松政策,维持经济增长。按照一般货币理论,人民币贬值,美元等外资流出,外汇储备被大量消耗,人民银行将回收经济体系里的对应流出外汇数量的人民币占款,流动性趋于紧张。在经济结构短期难以转型的背景下,央行要维持13%的M2目标增速,择机降准就成为必要动用的政策工具,以此维持流动性。人民币贬值会促使央行增加市场流动性,对楼市是相对中性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增长,沿海经济和出口贸易活跃,东部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经济增速、人口聚集的能力依然在强化,土地价格依然有上涨的空间。人民币贬值对楼市有结构性的促进,是正面利好的影响。
综合看,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越是有贬值的压力,或明或暗的外汇管制力度也会同时加强,维持汇率稳定是政策目标之一。既有流动性方面的危机,也有出口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好,市场也将进入更加复杂的博弈阶段。
- 政策总体保持平稳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经济领域“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并在2016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落实五大重点任务。最近一次政治局会议明确: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下半年,去库存相关政策还会继续推进,尤其是对于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去库存的重要方向。对于一二线城市,由于前期地价、房价上涨较为明显,且中央首次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预计存在这些问题的城市将陆续收紧政策口径。具体政策导向是增加土地供应、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严格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等。房地产税的立法和落实进程,也是影响楼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楼市价格预期,更关系到存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未来政策方面的不可控因素。
- 投资、销售量会创历史新高
-
随着热点城市调控政策的出台,热点城市的需求释放,以及中央层面“抑制资产泡沫”政策导向,下半年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继续沿“抛物线”轨迹下滑,但总量有望继续增长,并创历史新高。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增速回落是市场选择向好向稳的主动调节式回落,而不是危机状态下的崩盘,销售量增幅与居民收入增幅、GDP增幅相协调,才是经济发展最优化的方向。未来市场分化将持续,一线城市依然是市场热点,部分二线城市会受紧缩政策影响,成交热点有望转移至政策未受限制且库存水平较低的城市。
- 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跌幅明显收窄
- 土地成交价款上涨 土地均价有所下滑
- 多数省市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滑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
- 房企回款情况良好
- 住房信贷大幅扩张
- 新开工增幅略有下降
- 商品房销售增幅收窄,绝对量创新高
- 多数城市房价继续上行,热点二线城市表现突出
- 国房景气指数走势平缓
-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创新高,开发企业资金面良好
- 土地市场量价齐涨
- 房屋新开工规模持续扩大,同比增速放缓
- 商品房销售量价齐涨,增速有所放缓
- 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重点城市更为突出
- 典型房企拿地趋谨慎,拿地成本不断走高
- 销售门槛上升,行业集中度上升
- 2016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
- 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汇总
- 2016年上半年全国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情况
- 2016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如需了解报告详细信息,或有意见建议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中房研协研究中心,骆女士,电话010-88380916或010-68323566-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