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二批广厦奖候选项目鸿坤理想海岸介绍

2014-01-20 13:38:01 来源:中房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省东方市委、市政府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了“十二五"规划,通过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对越边贸为突破口,全面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把东方市打造成“中国(东方)一东盟商贸旅游度假区” 。本项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项目由东方绿洲实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项目用地现状为大片空地,原控规该地块主要为仓储、商业、旅馆业用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在 2011 年 1月5日东方市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储备委员会 2011 年第一次会议上,同意即将该地块调整为居住用地,并且沿火车站出口路北保留为商业用地。

  2. 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东方市海榆西线以东, 距离西线高速公路 4 公里, 距离粤海铁路东方站不足 1 公里,距离全国八大深水港之一的八所港码头 3 公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该项目的打造能够作为门户展示东方市的市风采,吸引更多的人来东方投资开办实业,也必将为建设“中国(东方)一东盟商贸旅游度假区"作出重大贡献。

  3.项目用地范围:

  建设用地四至:西至海榆西线;东边为大片防护绿地;南至解放东路;北面是一条 15 米宽规划路。

  二、规划设计的依据、原则

  2.1 设计依据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1.2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2.1.3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1.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2.1.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998年版)

  2.1.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1.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2.1.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1.10 《人民防空设计规范》GB50038-94

  2.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1.12《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

  2.1.13《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1.14 《东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1.15  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地块规划条件和设计任务书

  2.1.16  国家、海南省、东方市相关的法规和规范。

  2.2规划设计原则

  1、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区域环境

  设计强调居住小区与景观环境的契合,建筑空间格局、功能布置、建筑造型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品质感, 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氛围。同时,小区规划重点处理外围界面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 合理布局商业及公共设施 科学选择出入口位置, 努力提升社区的环境品质。 

  2、秉承环保理念,建设绿色社区绿色理念,将贯彻到小区规划的各个层面:整体规划中应当为居民尽可能地提供高品质的绿化环境,做到每个组团都有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和活动场所;注重车行区域与绿化空间的隔离;选择环保材料,注重节能设计。

  3、设计以人为本,细节体现品质

  居住品质不但体现在整体格局、技术设备,同样体现在建筑细节的处理。突出细节设计,将提升建筑的精致性。建筑户型充分体现通透性;单元出入口空间的景观与门厅设计,将提升出行流线的愉悦性。细节将成为可资深入的设计重点。

  4、交通便捷安全,步行环境优美

  小区出入口选择、内部流线设计,秉承尽可能避免人车混杂的原则,使车辆进入小区后,便捷的到达停车区域;合理进行流线设计,保证居民安全、便捷的出行。步行流线与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采取自由式的步行路网体系,使小区居民漫步其中,步移景异。

  5、关怀弱势群体,实施无障碍设计

  关爱生活,关爱残疾人,关爱老年人,是我们服务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适应老龄社会的发展宗旨。 在小区的建筑设计上,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总平面及建筑内部严格执行无障碍的设计标准。小区内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在小区的环境道路上进行微高差的漫坡处理方式,方便小区中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的通达便捷;每栋建筑的首层均设无障碍公共门厅和通道,方便每户都有可能的老人的居行;户内进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有紧急呼救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设施,并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无障碍住宅,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使关爱深入到小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三、规划说明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1.整体格局

  小区以“三轴、一环、五组团”形式布局,小区以一条主要的曲线形环路将整个小区贯穿起来,整合高层与多层建筑布局,形成有序的空间形态,五个组团既相对完整独立,又互相呼应,形成流动性的空间形态。

  因为小区周边自然景观不太好,所以小区优化内景设计是体现环境品质的主要手段,所以 小区以中心高档花园洋房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出四个组团,建筑体量也是向四周逐级升高,形成一个向内的凝聚力,尽可能让每个住户能欣赏到中心花园的美景,小区核心景观空间纵贯南北,每个组团也都有自己的景观环境。小区活动空间形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过渡。 用地东西边界较长, 三个出入口位置与空间形态相协调, 沿海榆西线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形态,活跃了沿街建筑立面,丰富了城市天际线。

  2.公共配套和商业设施

  依据新控规意见的要求,南侧沿解放东路形成商业带,营造更加浓厚的商业氛围。沿海榆西线布置一层底商,以丰富海榆西线的商业氛围。为弥补周边缺少商业氛围的不足,规划的主要景观轴对应的是小区的会所,沿景观大道两层设置一层小商业,体现小区公共服务的品质感。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具体内容详见后续指标说明。 丰富完善的配套设施,使本小区及附近的居民都能共享居住和生活的便捷。

  二. 景观环境设计

  在海南蓝天绿树的自然环境中,现代人的居住风景,寻求的是一份宁静自然的归属感,家应该是与自然相和谐的。 小区内充足的公共绿地, 大面积的景观花园, 大大提升了小区的居住品质。  社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方便人群使用为本,打造亲和氛围为目的,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为手段,在节约资源成本、降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力求结合整体规划,把本案推广为现代化新型社区典范。 社区园林整体规划以线性绿地为系统原点,追随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通过微地形和植被的利用,衍生出多层次的视觉景观,力求营造景深层次,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居住环境,造就现代生活写意的意境生态。 小区建筑在空间上的围合,使绿地在整体连续的同时,满足了均好性的要求。在小区主入口处,设计入口广场;景观步道一直延伸至中心绿地内部;中部设计大面积的集中水体,设计绿植走廊、铺地广场、景观小品、活动场地等,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节点,同时搭配季相变化的树种,力求创造小区中步移景异的感官效果。 质朴的元素着重引导一种休闲放松的生活概念。景观和建筑不再是自然的对立物,而是被看做能够再生的对象并能够参与到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中。行人在美好的环境中洗涤心灵,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也就是整个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

  1.景观设计原则

  小区设计以柔和的曲线为主体构思,贯穿大面积绿地和适量铺装,水景为点缀,作

  为点睛之笔运用于社区景观设计中,结合东方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做到造景的基础

  建立在合理化利用资源、节约成本、降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营造微地形立体景观特色。

  合理的进行动静分区,充分考虑人群居住使用的需求合理性,把景观作为提高生活品质

  的重要实施手段。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在环境中的感受,景观及构筑物尺度合理,符合人体工学。

  保留原生树种,选用本地土生植被造就宜居的生态居所,实现生态化和场所化的设计理

  念。

  植物配置丰富,保证各个空间层次景观效果的良好性。

  2.景观规划结构

  线

  景观设计以一条贯穿全园的南北向曲线为不定性轴, 各种园林元素均建立在曲线的基础

  关系上,从整体设计中拉动整体景观的统一协调性,在细节中体现曲线的灵活与张力,结合

  楼体整体规划,打造现代化社区典范。

  点

  结合小区的主要入口,利用建筑和地势的自然围合,形成多个景观点脉络的有机结合。

  住户从总体到局部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生态文化社区的环境品质。 这样就将现代简洁的明快

  的线条与自然丰富的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共融

  绿色植物充满了各个空间,人、景观、自然等元素在这里互荣共生。如诗如画的景观画卷,在这里得到美的呈现。 本方案在设计时注重人在园区活动的环境心理与行为特征,居民行走其间,步移景异。有个性特色的家园,不仅使人感到亲切和愉悦,更能唤起人们强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也因此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园。室外小品的选择原则为舒适、健康、环保,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的方便舒适, 尽量选择环保并且让使用者容易接受的材料, 如木质、有机塑钢等等。

  3.景观植被设计

  植物是景观营造的重要要素。本方案配制大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被,形成品种多样、季相分明的植物群落,在小区中心景观、住宅组团之间、居住区道路两侧,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活动空间,使绿地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效益,为居住区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条件。 在植被配置上讲究四季植物的搭配,改善环境质量,营造空间,体现四时变换,使每个空间的绿化景象随四季的变化而呈现分明的季节特点。

  四。建筑设计

  (一)  住宅设计

  1、 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套型的特点,兼顾不同家庭差异化需求。设计户型分为大小户型的多层、小高层花园洋房、一梯三户高层住宅,一梯四户和一梯五户高层住宅。纯南或南北通透格局,保证了业主的生活品质,使住宅均能充分惬意的享受阳光、清风、拥抱大自然的绿色美景。 花园洋房利用北部做层层退台,丰富了建筑立面,也让住户有更多室外空间。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更体现了海南的环境特点。各户型动静分区明确,使用流线清晰,并特别注重户型的细节设计:进门的玄关和厨房的设置,卧室与卫生间部分相对独立的布局,使住户生活更加明确和方便,更加有效的减小居住空间之间的干扰。在保障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布局,大大压缩了走道的交通面积,使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并赋予交通空间中更多的生活功能和情趣,成为不同空间的纽带。动静的分区、洁污的分置,提高房型的使用率和得房率,努力营造舒适住区。 在平面细部设计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细部设计推敲的深入细致,并结合立面的开窗

  形式巧妙的设置了空调室外机位,使其成为立面上不可分割的装饰元素。

  2、立面设计

  建筑风格为东南亚风格,充分体现了东方市“中国(东方)一东盟商贸旅游度假区”的特质。建筑语言上使用多种东南亚风格符号,使建筑风格非常鲜明。通过对比的建筑语汇,形成整体风格清新的城市形象。充分考虑沿街立面的变化,丰富视觉感。

  (二)  商业及配套公建设计

  区域共享、关爱生活、服务社会。最大程度的节约居民的时间,降低生活成本,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规划方案考虑到项目当前周边环境较为孤立,缺少商业气氛,特意在入口前区设置集中的商业广场,即吻合了控规的要求,又营造了繁华的居住气息,极大的方便了居民。商业及配套公建外立面简洁现代,同时也是东南亚风格,强调整体形象及由外向内的聚合感,突出阴影的光感变化,以丰富的外部形式成为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因小区周边已有不少中小学校等商业及配套设施,所以小区内只做了一个九班幼儿园。

  五。消防,道路交通规划

  1、小区主入口设置于南侧边界,与解放东路相接。次要出入口设置在西侧中央部位和北端中央部位,西侧和海榆西线相接,北侧与 15 米的规划路相接。 小区内部交通由圆形的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组成,圆型的道路可连接各个组团。 沿用地外围设置外环路,沿外环路设置停车场,解决住区内地面停车问题。 小区停车方案分为地上绿化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方式。地面停车布置在外围环路周边、主路两侧和环路两侧,基本上不进入组团空间,从而确保每个组团内的安全性和环境品质。 因小区现状东南角地势较低,与周边有 3 米左右高差,形成一个坑状用地。方案利用这个位置做地下停车场,既解决了竖向上用地土方回填的问题,又解决了停车问题。 整个小区将人们适度的步行距离和步行空间道路作为主题来组织建筑和空间, 目的是为使人们有一个舒适、方便且安全的步行环境。步行环境的实现,不仅使得设施利用率高,还可以创造出一个社区感和人们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加强社区和邻里关系,最终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从纯粹的楼房转化为具有意义和生活气息的社区。

  2、设计中考虑以道路的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以及不同的铺砌方式来区分不同使用功能。

  3、人行道(部分兼消防车道)以不同材料铺砌使各组团别具一格。结合消防道设置的步行道宽度为4米。

  4、消防车道主要有外围环路和内院消防通道。高层住宅的消防登高面结合内院消防通道设置。高层住宅内设防烟楼梯(剪刀楼梯)及消防电梯,并设消防前室。住宅楼梯在一层可直接由门厅通向室外,并在顶层向屋顶平台设置出口。

  

  

  六。场地竖向

  所有的道路、广场设计,尊重和呼应原有的地形地貌,平坦、顺畅。除住宅建筑外的其他公

  共建筑,例如沿街商业巾心、公寓酒店,会所等,室内外高差为 300mm-450mm。住宅建筑视不同的位

  置,室内外有 300mm-800mm 的高差。组团内的景观设计,因应地形隋况,高低起伏,随楼就势  

  

  

  七、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7.1  设计依据

  7.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07-2002)

  7.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7.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7.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7.1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7.1.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1.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7.1.8 建筑结构统一标准(GBJ50068-2001)

  7.1.9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1.10 各专业提供的委托资料

  7.2  设计参数

  7.2.1  基本风压值为0.85KN/M2 (50年)和1.00 KN/M2 (100年),其它荷载取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7.2.2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7.2.3  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幼儿园为乙类建筑,其他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7.2.4  幼儿园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他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7.3  结构形式

  7.3.1  高层住宅采用全剪力墙结构,幼儿园、商业和低层住宅采用框架结构。

  7.3.2  本工程结构平面布置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式楼板。

  八、给排水系统规划

  

  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16-2006         (2006年版)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4.《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2005年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  GB50140-2005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50013-2006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50014-2006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1998年版)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           (2000年版)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998年版)

  1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2002         (2002年版)

  12.其它相关现行规范

  设计内容

  2.1 本工程红线以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

  2.2 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室内给水系统设计

  3.1 用水量:根据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参考省内其它城镇用水情况选用用水定额。

  住宅生活用水                     250L/人.d

  商业用水                           6L/m2.d

  地下车库用水                       2L/m2.d

  绿化,道路浇洒用水                 2L/m2.d

  考虑未预见用水量                   以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计。

  本项目总日用水量为5198.75m3/d。

  3.2 水源:

  本规划从市政引入三路DN250进水,在小区室外独立成环,供水管接至生活、消防水池,保证本小区的生活及消防用水量。

  3.3系统设置:

  生活用水低区由室外(市政)给水环管直接供水,中、高区由变频供水设备供水。商业和住宅分开设置水表。

  给水构筑物及水泵房

  在本小区北半区的地下室A设生活加压泵房一座,为北半区的中、高区生活给水加压,生活水池一座,容积为400 m3,生活给水采用变频供水设备。设消防设备房一座,为北半区的室内消防加压,消防水池一座,容积252 m3

  在本小区南半区的地下室B设生活加压泵房一座,为南半区的中、高区生活给水加压,生活水池一座,容积为400 m3,生活给水采用变频供水设备。设消防设备房一座,为南半区的室内消防加压,消防水池一座,容积252 m3

  3.4生活热水系统

  本项目12层以上的住宅设家用燃气热水器,12层及12层以下的住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本项目太能热水系统设计参数按三亚地区选取参数,集热系统采用循环直接加热方式,辅助热源为电源或空气源热泵。

  3.5管道材料:采用PP-R给水管,PP-R冷水管,热熔接口。

  4 室内生活污废水

  4.1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排污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折算:

  则本小区的最高日排污量约Q=5198.75*0.85=4418.94m3/d;

  平均时排污量约184.13m3/h。

  4.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出,为保证住宅有较好的排水系统,高层建筑污、废水管道系统设有专用通气立管。

  4.3污废水管道采用PVC管,橡胶圈接口。

  5室内雨排水系统

  5.1暴雨强度公式参照东方市暴雨强度公式:q=2338(1+0.4lgP)/(t+9)0.65【L/S·ha】

  5.2设计参数:设计降雨历时:t=5min  设计重现期:P=5年;安全溢流口设计重现期:P=50年, 屋面径流系数:Ψ=0.9

  5.3屋面和阳台雨水采用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散水。

  5.4雨水管采用PVC管,橡胶圈接口。

  6室内消防系统

  6.1本小区最高防火要求按二类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系统设计。八层以上(含八层)住宅建筑和会所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其它建筑不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6.2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1)室内消防水源由小区消防水池提供。另在在景观湖或天然水体边设消防车取水点,利用景观湖或天然水体作为消防补充水源

  2) 项目北半区室外消防用水25 L/S,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20 L/S,火灾延续时间二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30 L/S,火灾延续时间一小时。

  项目南半区室外消防用水25 L/S,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20 L/S,火灾延续时间三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30 L/S,火灾延续时间一小时。

  6.3消火栓给水系统

  1)。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给水系统:在南北半区各地下水泵房内设置一套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系统,分别各建筑物消火栓供水。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设有多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各个住宅建筑的周边,以便消防时消防车加压供水灭火。

  6.4自动喷淋系统

  1)。在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按中危险II级设计,系统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采用临时高压制湿式系统,供水干管在整个小区室外成环,竖向不分区。利用屋顶消防水箱(18m3)来维持喷淋系统的常压。自动喷水用水量144 m3,贮存于消防水池内,水泵房设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2台用一备,互为备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由报警阀压力开关自动启动,也可由消防控制室远程人工启动及泵房就地手动启动。

  6.5移动式灭火装置

  1)。变配电用房内按中危险级设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商业网点和地下车库适当位置均按中危险级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

  3)。住宅按轻危险级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

  7节水节能设计

  7.1设计依据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7.2节水节能措施

  1)。室内排水管道选用柔性机制铸铁排水管。

  2)。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4层以下市政直接供水,4层以上采用变频供水设备。

  3)。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系统热源。

  4)。控制卫生器具配水点压力不超过0.35MPa。

  

  

  

  

  电气设计

  

  9.1设计依据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000年版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6—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其它设计规范及标准

  9.2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范围内总建筑面积:533652.62m2

  9.3设计范围

  高低压配电系统

  电力、照明系统

  电话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宽带网络系统

  安防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9.4负荷等级与计算

  消防用电设备(消防保安控制设备、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井排污泵等)及应急照明、生活泵、客梯、生活排污泵、疏散指示灯为一级负荷;其它用电属三级负荷。

  本工程采用单位指标法对设计范围内设备负荷进行计算: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m2 )

  单位用电负荷(w/m2 )

  需用系数

  计算负荷(KW)

  住宅建筑

  452732.74(4614户)

  4KW/户

  0.25

  4614

  商业

  23519

  100

  0.8

  1882

  综合楼

  1952.64

  65

  0.8

  102

  幼儿园

  2000

  65

  0.8

  104

  地下室

  50535

  12

  0.8

  485

  架空层

  1785

  5

  0.8

  12

  合计(KW)

  7199

  其他负荷(10%)(KW)

  200

  总计(KW)

  7399

  乘同时系数0.8

  5919

  补偿后功率因数

  0.92

  视再功率(KVA)

  6434

  所需变压器容量(KVA)

  7569

  变压器负荷率85%

  

  9.5变配电所供电设计

  根据建筑负荷分布、考虑供电半径及用电安全需要,设1座10KV开闭所(带低压配电房),在地下室设备房,10KV高压电缆埋地引入;其它地下室另设高低压配电房3座,每个配电房设2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本工程无功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应能从0.8补偿到0.92。

  9.6应急电源设计

  根据国家规范,为了保证市电停供时消防设备、生活水泵电力、公共场所照明等一、二级负荷的正常工作,每个配电房设一台300KW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电停止供电时,30秒内可以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以保证消防设备及一二级负荷的正常工作。

  9.7低压配电

  低压采用380/220V供电,从低压配电房采用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到各栋建筑单体,室外部分采用直埋敷设,室内部分采用桥架敷设。建筑物内的配电采用穿PVC管暗敷。

  9.8 照明设计

  室内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室外布设置3米庭院灯、1.0米草坪灯以及泛光照明。照度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设置。

  9.9 防雷设计

  本工程为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按二(三)类防雷建筑物作防雷设计。在屋顶设置接闪器,采用避雷带或避雷网,并在屋顶形成不大于10x10(20x20)或12x8(24x16)米的网格。利用柱内对角主筋做引下线;建筑基础内钢筋做接地极;防雷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25)米;建筑物高于45米的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过电压保护另设置电涌保护器SPD,其他防雷措施按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

  9.10 接地保护

  本工程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本工程各个建筑单体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以及弱电设备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本工程在变配电所内预埋40X4铜带作为主接地线,并设一总等电位接地盘MED;在控制室、弱电室、电气竖井以及卫生间等处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盘LED。

  9.11弱电系统

  9.11.1电话系统

  本工程电话需求量:住宅按1对/户,商业按1对/50m2,其它公建按1对/50m2,共计5775对,按1:1.2配线,本工程从市政光缆引入6930对电话线路到小区弱电设备房,再引至各栋建筑单体;室外线缆采用多孔管地下1.0m敷设。

  9.11.2宽带网络系统

  本工程预留市政宽带接口,由市宽带网引来多模光缆,经设于小区弱电设备房的光端设备与服务器等设备转接后,再引至各栋建筑单体;室外同电话系统路由敷设,采用多孔管地下1.0m敷设。

  9.11.3有线电视系统

  由市政有线电视网引来有线电视信号,经设于小区弱电设备房的前端设备转接后再分配到各栋建筑单体。室外同电话系统路由敷设,采用多孔管地下1.0m敷设。

  9.11.4安防系统

  小区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摄像头,并在控制室设置监视器墙,以便值班人员监控整个小区的安全。

  9.12 电气节能设计

  9.12.1设计标准

  本工程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建筑照明标准值及功率密度值

房间或场所

照明功率密度(W/m2)

  对应照度值(LX)

  显色指数(Ra)

  统一眩光(URG)

  现行值

  目标值

  起居室

  7

  6

  100

  80

  -

  卧室

  7

  6

  75

  80

  -

  餐厅

  7

  6

  150

  80

  -

  厨房

  7

  6

  100

  80

  -

  卫生间

  7

  6

  100

  80

  -

  商业

  12

  10

  300

  80

  22

  综合楼

  12

  10

  300

  80

  22

  设备房

  8

  7

  200

  80

  -

  水泵房

  5

  4

  100

  80

  -

  车库

  5

  3

  75

  80

  -

  灯具选取

  荧光灯采用三基色T8节能灯管,走廊采用2U节能灯,卫生间采用4U节能灯;荧光灯灯具辅件采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以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能耗。

  9.12.2变电所设置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上的能耗。

  9.12.3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均选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

  

   燃气工程规划

  10.1用气量预测

  本区居住人口气化率按100%计算,但考虑到是以度假型居住为主,同时居住率取0.7。常住人员用气按2520MJ/年•人计算,酒店公寓与商业等公共建筑用气按常住人员用气量的20计算,未预见用气量取以上两项之和的5%。

  根据以上指标,并参考海口市天然气标准热值35.53MJ/标m3计算,规划实现年规划区用气量约38.66万标m3/年,平均标1060m3/日。

  月高峰系数Kmax 1 取1.3

  日高峰系数Kmax 2 取1.2

  小时高峰系数Kmax 3 取3.0

  高峰日用气量Qmax d =1652标m3/d

  高峰小时用气量Q=207标m3/h

  10.2燃气管网

  燃气管道采用钢管或铸铁管,管网大小按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燃气管网设置形式以环状网为主,局部地区配以枝状管网,沿道路设置。

  燃气管道采用钢管或铸铁管,管网计算按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燃气管网设置形式以环状网为主,以提高供气的安全可靠性。中压燃气管道沿区内主要道路设置,敷设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10.3供气压力

  由于管网规模不大、供气距离较短,区内采用低压供气系统,管道供气压力P≤0.005Mpa。

  今后市政燃气管网建成供气后,将本区供气瓶组站改为燃气调压站,本区从市政中压燃气管道引两条支管至调压站,将压力调为低压后为规划区供气。

  

  

  十一 管线综合规划

11.1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主体建筑平行敷设,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与适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管线与道路之间减少交叉。同时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并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规划区内主要道路两侧均留有比较宽的绿化带,给水、燃气、电力、电信等管线可利用绿化带空间布置,雨水管道也可采用道路边沟布置。管线水平方向布置顺序为:自建筑向道路方向依次为电信或电力管线、给水管线、污水或雨水管线。各种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排列的顺序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管线平面布置必须具备独立的空间与必要的平行间距,避免重叠敷设,以保证管线施工时不影响其它管线及现状管线的安全。各管线相互之间的水平净距宜符合下表规定

  各种地下管线最小水平净距               (单位: m)

  管线名称

  给水管

  雨水管

  污水管

  煤气管

  电力

  电缆

  电信

  管道

  低压

  中压

  给水管

  1.5

  1.5

  1.0

  1.5

  1.0

  1.0

  雨水管

  1.5

  1.5

  1.0

  1.5

  1.0

  1.0

  污水管

  1.5

  1.5

  1.0

  1.5

  1.0

  1.0

  煤

  气

  管

  低压

  1.0

  1.0

  1.0

  1.0

  1.0

  1.0

  中压

  1.5

  1.5

  1.5

  1.0

  1.0

  1.0

  电力电缆

  1.0

  0.5

  0.5

  1.0

  1.0

  0.5

  电信管道

  1.0

  1.0

  1.0

  1.0

  1.0

  0.5

  0.2

11.2管线的垂直方向布置

  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               (单位: m)

  管线名称

  给水管

  雨水管

  污水管

  煤气管

  电力

  电缆

  电信

  管道

  低压

  中压

  给水管

  0.40

  0.40

  0.10

  0.10

  0.20

  0.10

  雨水管

  0.40

  0.15

  0.15

  0.15

  0.50

  0.15

  污水管

  0.40

  0.15

  0.15

  0.15

  0.50

  0.15

  煤

  气

  管

  低压

  0.10

  0.15

  0.15

  0.10

  0.20

  0.10

  中压

  0.10

  0.15

  0.15

  0.10

  0.20

  0.10

  电力电缆

  0.20

  0.50

  0.50

  0.20

  0.20

  0.5

  电信管道

  0.10

  0.15

  0.15

  0.10

  0.10

  0.5

  0.10

11.3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        压力管让自流管;

  (2)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        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        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        新建的让现有的;

  (7)        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11.4其它要求

  在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预留两排DN200钢管或涵洞,与便于今后增加各类管线,尽量避免重复开挖路面。

十二。环卫规划

12.1垃圾产生量预测

  现采用人均指标法预测,工作人员、接待宾客、服务人员、当地居民等人均每日垃圾产生量标准取1.0kg,则规划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吨/日。

12.2垃圾收集处理

  生活垃圾袋装化分类收集,在酒店公寓、居住小区出入口各自设立垃圾收集点。另外,在规划区西侧设垃圾转运站一座,由转运站将垃圾送往陵水垃圾处理厂处理。

  垃圾收集与转运要全程要实现密闭化,垃圾收集点与垃圾转运站均设计为封闭型,中转运输车辆应采用封闭式垃圾压缩运输车。

 

十三. 综合防灾规划

13.1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共用同一给水系统,消防用水量标准按国家规范采用同一时间火灾发生一处考虑,一次灭火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以2小时计。

  消火栓主要布置在道路边缘和建设用地地块内部,消火栓之间间距要求不超过120米,每个消火栓保护半径均控制在150米范围之内。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要根据建筑布局情况布置消火栓。为了保证消防时的水量和水压,连接消火栓的给水管道管径不小于DN100。

  规划区内溪流、景观水体、游泳池等均可以作为消防的辅助水源。

2.消防指挥、监控

  各教育科研机构和接待酒店必须修建消防监控、指挥中心,担负各自设施的消防监控、报警、指挥疏散、启动消防水泵、紧急救护等功能。

3.其它消防措施

  重要建筑外围均要布置环型消防通道。

  区内主要娱乐场所、酒店公寓客房等建筑均需设置室内消防报警及喷淋灭火系统。

  各个配电房均要求设气体灭火或干粉灭火系统。

13.2防风与防潮

  规划区地处台风频繁、影响危害较大的地区,潮汐类型属不正规全日混合潮。最高潮位2.23米,年平均潮位140厘米,月平均潮位的年变化为:1~7月份月平均潮位低于年平均值,8~12月份平均潮位高于年平均值。其中,6月份月平均潮位最小,为127厘米;10月份月平均潮位最大,为154厘米。

  规划区所有道路、建筑均后退2.23米的最高潮位线100米以上。在工程建设等方面,各类设施都应采取防风、抗风的技术措施,绿化树种也应该选用抗风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种类。

13.3抗震

  根据《海南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划区属于地震烈度Ⅵ度区,所有建构筑物必须达到相应的设防标准,重要建设项目应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价,并按抗震安全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相关新闻 关键词:广厦奖 候选 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