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 2016-02-15 08:13:29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我希望“盈利之王”中海能重拾英雄本色,把自身的资源、资金和专业优势更好发挥,重新寻回之前的辉煌!
??2014年2月3日,我曾经专门写过《中海:盈利之王还能保持吗》,在文中我提到,“2013年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合并后,面临着领导变更、架构调整和地方人员变动等诸多调整,这对人员稳定性很不利”。
??没想到一语成籖,中海和中建整合后,人员出现了重大变动:上到总裁陈谊,财务总监肖喜学,副总裁曲咏海、中海宏洋助理总裁范逸汀、中海地产美国公司副总裁朱明辉等,下至各个城市总,如杭州总经理张旭忠、南京总经理李宏耕、广州总经理毛文斌、上海总经理楼超钢、宁波总经理童建良等,都因各种原因离职。
??中海的组织架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 海地产舍弃已实行多年的区域化制度,改为大部制纵向一体化管理,由区域管理模式转为总部集权的垂直管理模式,在总部成立了战略管控委员会,以及销售公司、 工程公司和地产运营公司,三家公司各司其职,由总部直辖,逐渐通过指标缩小了区域公司的定价、销售、利润等权利。收权的结果,自然是一部分领导“靠边 站”。要么折服,要么混日子,要么离开,只有这几种选择。
??对于企业领导来讲,集权总是最开心的事。但对中海这家千亿公司来说,近三年的运作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利润率下滑迅速,销售增长相对较慢,人员变动最多。当年的盈利之王,今天却成为了震荡之王,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达到集权的最终目标,是否值得?
??从财务指标来看,中海的数据还是比较“漂亮”的。无论是经营性现金净额、销售现金比率、核心净利润率,单城市和项目的产能,中海都在千亿中排名第一位。尤其是在资金指标方面,中海可谓遥遥领先。但太充裕的现金和太低的负债率,事实上也是过分保守的体现。尤其是中海的融资成本如此之低,最低仅1.75%,占了这么大的优势却不用在投资拿地上,实质是一种浪费,也缺乏千亿房企应有的进取心。
??创新方面,中海也没有太大突破,除了原本较有优势的物业去年分拆上市之外,其他没有看到太多的创新。至于中海提出的全面精装修,这是万科十年前便提过的老概念,早已成为房企标配了。
??不过,中海体系和团队可以说依旧非常出色,原先优势还具备。另外,中海的人事震荡应该也已进入尾声,总部也开始了调整,比如把两年前被调任的营销和产品老总罗亮放回到了营销公司董事长位置,对战略管控委员会也削弱了一部分权利。但从具体的调整来看,仍然显得较为犹豫,畏手畏脚,实际效果也有待评价。
??中海已经从原先那家相对市场化的央企,变成了一家更为“传统”的央企。作为旁观者,我当然希望“盈利之王”能重拾英雄本色,把自身的资源、资金和专业优势更好发挥,重新寻回之前的辉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3566 传真:010-88386228
Copyright?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026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