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林2018-03-20 08:16:2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月9日上午,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等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现场,当有记者追问下一任央行行长是谁时,周小川笑着回答“你猜呀!”3月19日,这一谜题终于解开:经过投票表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为什么是易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行业资历深、理论水平高、具有改革精神或许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从行业资历来看,现年60岁的易纲自1997年便供职于央行,目前已在央行工作21年。其中,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也长达10年零三个月。从理论水平来看,截至2009年,他有中文著作11本,中文论文43篇,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从改革精神来看,他在多篇论文中已反映出深深的改革理念,是不遗余力的利率市场化推进者。
??已经在央行工作21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1997年进入央行算起,现年60岁的易纲已经在央行工作了21年。与任职央行行长长达15年的周小川不同,易纲是从央行系统直接由副行长升任行长,而周小川则是在担任央行副行长后,又辗转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等职,随后才担任央行行长。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担任央行行长之前,易纲已经在央行副行长的职位上工作了10年零三个月。期间,他还出任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一职。值得一提的是,周小川也曾担任过这一职务。
??资料显示,易纲的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多年的货币政策研究、制定和操作经验。截至2009年,易纲的中文论文有43篇,多发表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期刊。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易纲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有11篇被世界权威索引《经济学文献期刊》编入其期刊和电子索引。
??记者注意到,易纲1999年与吴有昌合著的《货币银行学》,如今依然被当作金融学经典教材广泛传阅,其中的大部分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豆瓣上的跟评多年未断。有读者认为:“在传统理论的介绍上,这本书的体系和内容都堪称是国内编得最好的《货币银行学》。”
??易纲留给外界的深刻印象是,每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都能行云流水地作答各种问题,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百科全书式人物。
??“我们监测到,去年年底贷款利率是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看去年的物价CPI是1.6%,PPI是6.3%,GDP的平减指数大概是CPI和PPI的加权平均。这么看,我们的实际利率是稳定的,我们不仅仅要看名义利率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还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和经济走势是相一致的。资金面上供给也是比较平衡的。至于你说的美联储将加息这个问题,我们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同时,跨境资金流动是比较平衡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平稳可兑换,同时也要防范风险。谢谢!”这是今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易纲回答记者提问的实录。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这样一个包含丰富数据对比的回答,易纲现场并未临时看资料。
??巧解货币政策
??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易纲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一些看法或观点,或许可以让人一窥他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当天有记者提问说:“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和往年相比‘松紧适度’这个表述比较新,对于市场来讲,我们如何来理解松紧适度?”
??对此,易纲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是稳中向好,我们看一个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可以从几个维度(判断):一是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一些薄弱环节(的力度);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支持创新领域(的力度),中国经济目前有很多创新的亮点,看这些创新的领域能不能及时得到货币、信贷、股市,还有其他各种融资方式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还要注意金融改革。”
??他进一步表示,“松紧适度主要是看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流动性角度来讲,也要松紧适度,也要基本上稳定。我们看流动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场利率是不是平稳,整个的超额准备金水平是不是合适,各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我们对松紧适度的考量。”
??倡导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9年第1期《金融研究》署名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易纲的论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深层次上讨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条件。
??文章末尾写道:“笔者笃信市场经济,坚信市场经济能够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层次问题是,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国家对大银行控股、存款保险以及国家注资银行是有矛盾的。而对这一问题不进行梳理和总结,过度竞争和道德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培育SHIBOR或其他市场基准是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浅层次上的必要条件,而产权清晰和所有制多元化、打破垄断、有序退出、预算硬约束则是在更深层上的必要条件。”
??9年后的2018年初,易纲在《中国金融》上发表《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指出,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仍可能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向正常化,美联储的进一步加息动作为各界所关注,全球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上行。
??易纲在文章中表示,美国减税措施和外贸政策仍会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有可能多发频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外需回暖,对国内经济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来自外部的不确定变化也可能向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传导,全球经济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回暖还可能给国内物价形成一些压力。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也会对我们的政策空间形成一定挤压,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继续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增强金融体系韧性,为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易纲在《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最后一段写道。